手機掃一掃瀏覽手機版
Copyright(c)2019 浙江匯寶廣告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電話 / 0576-88226500 88223500
監督電話 / 139 0576 9500
地址:臺州市椒江區文明路7-11號
CONTACT US
微信掃一掃關注公眾號
資訊
——
NEWS
培育優良家風 傳承經典家訓——走進陳岙村文化禮堂 圖片
陳岙村位于前所街道辦事處東北方向,75省道與百里大河穿村而過,地理位置優越,對外交通便利。
在上級領導的支持關懷下,陳岙村兩委帶領全體村民克服困難,總投入資金約220萬元,落實了陳岙村文化禮堂建設項目,目前文化禮堂主體建設已基本完成,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將繼續跟進。
作為新建造的文化禮堂,陳岙村文化禮堂建筑風格獨樹一幟,優越的硬件條件,為空間構建提供了更多可能,為豐富文化禮堂功能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村史村情
村名由來
陳岙之名由來已久,據傳此地原是大海,有兩山對峙,北稱太平山,南稱黃牛坪,于黃泥崗和谷堆山形成一門,水流湍急。南宋時有一位姓陳船夫,曾救過康王趙構,后授封為陳大圣,建廟于山岙處,故村以陳岙為名。有諺謠云:老大好當,陳岙門難過。
小學發展史
解放前,尹氏祠堂內便開辦有學堂教學。解放后,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教育工作,接管了所有學校,落實了一系列措施推進教育發展。陳岙小學規模有所擴大,利用老尹氏祠堂西邊的橫屋,設1-3年級,由一位老師任教,三年級后轉至道感堂、前所等地的完小繼續就讀。后來,老祠堂已經滿足不了教學工作的開展,便將小老爺殿重新修繕,構筑了圍墻,作為新的學校。村西部湖坵洋的大隊部建起后,小學又搬到了大隊部的樓下。
后為提高教學質量,地區推進校網調整,集中辦學加強師資力量逐步撤銷并合并各村村辦小學,2001年,陳岙小學正式撤銷。陳岙小學雖規模有限,但數十年來,為本村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創造了條件,為村民文化素質的提高打下了基礎,承載著許多村民美好的童年回憶。
大隊創業史
上世紀六十年代始,敢干敢拼敢創新的陳岙大隊的社員們,便踏上了經濟探索之路,各類產業在隊內如火如荼發展,為集體創造了財富,也為改革開放后村民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地區內還沒有打米廠時,陳岙便引進了機器打米。60年代初期,有社員在后山大透門口用早米粉做米面。此后,社員開始在南山堂做豆面,后遷至陳岙路廊制作。路廊里辦過酒廠和醬油廠,當時,陳岙老酒有一定名氣。地區盛行種蘑菇時,社員也緊跟潮流在路廊種了蘑菇且取得成功,但因效益不高而沒有繼續推廣。尹氏祠堂里先辦了小水產加工廠,曬制各類鲓頭、鲞、蝦干、帶魚絲等。后又開辦了皮蛋廠,從各地收鴨蛋加工成皮蛋,供商販上門批發,也對外發貨出售。沙崗頭原辦有電鍍廠,承接來料加工業務,后遷至和壽廟東面。
禮堂建設
陳岙村文化禮堂依據高標準打造,由文化禮堂、墾荒講堂、村民書吧、娛樂室、“春泥計劃”活動室等組成,全面滿足村民各項文體娛樂活動開展需求。
三務公開欄
文化長廊
文化禮堂
墾荒講堂
黨員活動室
春泥計劃
村民書吧
排練室
活動室
家風家訓傳承館
文化展陳方面,除了全面展示陳岙村風采的主窗口——文化長廊,還設立了以村中大姓尹姓氏族文化、家風家訓等為特色內容的“陳川遺風”特色展廳,賦予文化禮堂獨特內涵。